王镃字介翁,号月洞,处州平昌县人,南宋诗人,宋末授金溪县尉。
宋亡,遁迹为道士,隐居湖山,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,命其所居“日月洞”,人称“月洞先生”。
他以一支妙笔,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卷,或寄情山水,或感悟人生,字里行间皆是对生活的细腻体察与深情表达。
他的作品,时而婉约如江南烟雨,轻叩心扉;时而豪迈似长河落日,震撼心灵。
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致的灵动,还是抒发内心情感的真挚,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。
那些流传千古的绝句,跨越时光长河,至今仍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。
图片
1、《立春》
王镃〔宋代〕
泥牛鞭散六街尘,生菜挑来叶叶春。
从此雪消风自软,梅花合让柳条新。
泥牛被彩鞭打得粉碎,街上到处都是灰尘。吃着装满春饼、生菜的春盘,春暖花开,枝条上的片片树叶焕发着勃勃生机。
冬天的积雪渐渐消融,微风徐徐吹来,已无冬日里刺骨的寒意,变得和软温柔。梅花也已经谢了,柳条开始长出了嫩芽。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展现了立春时节人们欢度佳节、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。
图片
2、《茉莉》
王镃〔宋代〕
炎州分得冰花脑,来伴湘波六月凉。
醉折一枝簪鬓睡,晓来印却枕痕香。
从南方炎热的土地上分得冰晶般的花蕊,来陪伴湘江水波,在六月暑热中送来清凉。
醉意朦胧中折下一枝茉莉簪在鬓边入睡,清晨醒来,枕上已留下茉莉的缕缕香气。
全诗以清丽之辞、婉转之韵,展现了茉莉的冰清玉洁与诗人的悠然心境,既咏物之形神,亦寄情于物外,意境清幽,余韵悠长。
图片
3、《溪村即事》
王镃〔宋代〕
村村绿树起青烟,隔岸行人叫渡船。
昨夜不知何处雨,水推枯叶出溪边。
一个个村庄的绿树间升起了袅袅青烟,河对岸的行人正招呼着渡船。
昨天夜里不知道哪里下了一场雨,溪水把枯叶推到了溪边。
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。描绘了溪村处处绿树缭绕,青烟袅袅升起,对岸行人呼喊着渡船的画面,还通过“昨夜不知何处雨,水推枯叶出溪边”,展现出雨后溪边的景象,营造出乡村宁静、质朴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欣赏。
图片
4、《午睡》
王镃〔宋代〕
枕书午睡正朦胧,云翠风凉透葛中。
唤醒一床蝴蝶梦,虬鸦声在隔楼东。
枕着书本午睡,正朦胧昏沉,翠云般的树影间,凉风透过葛衣轻拂肌肤。
忽然被唤醒,惊散了满床的蝴蝶幽梦,只听得虬曲的老鸦啼鸣声,从东边邻楼隐隐传来。
此诗通过枕书入眠、竹床簟凉、隔楼鸦鸣等意象,勾勒出夏日午睡时朦胧闲适的意境,体现午睡的惬意。
图片
5、《柳浪闻莺》
王镃〔宋代〕
茭风猎猎水烟昏,柳影沉沉到岸根。
忽想绿阴谁打弹,啼莺飞过别花园。
茭白丛中的风猎猎作响,水面雾气一片昏沉,柳树的倒影浓重深沉,延伸到河岸底部。
忽然想起绿荫之下,是谁在用棒打球,啼叫的黄莺飞过了别的花园。
全诗语言含蓄隽永,以景传情,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,隐约流露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淡淡的孤寂感。
图片
6、《渔父吟》
王镃〔宋代〕
竹丝篮里白鱼肥,日落江头换酒归。
只恐明朝江雪冻,老妻连夜补簑衣。
竹编的鱼篮里装满了肥美的白鱼,渔父在日落时分到江边集市换酒归来。
只因担心明日江上风雪严寒,老妻连夜赶补着御寒的蓑衣。
全诗语言平实,前两句写渔父的收获与悠然,后两句以“恐雪冻”为转折,展现底层百姓未雨绸缪的生存智慧。
诗中“老妻补衣”的细节尤为动人,既点明生计之艰,又暗含相濡以沫的深情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低息配资平台,老牌股票配资平台,配资平台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